1.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十四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接续推出有力度有温度、可感可及的民生政策,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金秋大地,国泰民安,气象万千。
这五年,我国建成并持续巩固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带给14亿多人民“稳稳的幸福”。2024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在中高收入国家中排名靠前。
当全面小康的目标实现后,人民对生活的期盼迈向了更高层次,不再满足于“有没有”,更追求“好不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向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始终充满着民生温度。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体察民生。在他的心头,“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是民生大事,他殷切叮嘱,要让大家吃得好、吃得健康;走进各地社区,他察看幸福食堂、居家养老服务、老旧小区改造,要求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来到校园,他指出,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要把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下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察民情、听民意、暖民心,时刻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改革和发展。
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指标中,民生指标占到了7项,占到全部20项指标的三分之一还多,为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五年间,民生领域财政投入近百万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这是推动全球最大规模就业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最大规模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扎牢的五年。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顶层设计,夯实民生之本。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每年120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人民群众公平享有81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这是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五年。建设上百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西部等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已全面覆盖,700多家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有力缓解了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看病难”。
这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五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92%,基础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这是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五年。免除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延长产假、发放育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4万个,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5%。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比2020年增加7.7万个,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到1.9亿老年人。
这是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多层次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最快的五年。6200多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1.29亿居民生活更舒适便捷;4.8万多个口袋公园、12.8万公里绿道,绣出方寸之美,打造宜居城市;国产电影、沉浸式演出,各类文化产品亮点纷呈,商文旅体健多元化场景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在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实迈进的脚步中,十四亿多人民将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有更多切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韩正会见美国俄勒冈州参议长
国家副主席韩正21日在北京会见美国俄勒冈州参议长瓦格纳。
韩正表示,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三次通话,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美两国间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广阔合作空间,可以成为也应当成为伙伴和朋友。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找到新时期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俄勒冈州长期同中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希望瓦格纳参议长和各位议员继续推动双方加强沟通交流,深化民间友好,为中美地方合作发挥示范作用。
瓦格纳预祝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成功,表示美中地方合作十分重要,俄勒冈州议会已通过议案,将继续加强同中国各省市友好交流合作。
3.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答卷】勇闯科技前沿 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从地球表面仰望苍穹,向微观世界探幽索微,人类对未知的好奇永无止境。“十四五”以来,中国不断叩问科技前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遥望天际,海拔4410米,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1.36平方公里的探测器阵列,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揭示了银河系宇宙线起源的关键线索。
探索微观,“超级显微镜”中国散裂中子源,发现精密部件的深层奥秘,让中国在微观探测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如今的中国正以更主动的姿态,在科技的“无人区”里,探索未知,释放动能。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25年,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表述格外醒目。瞄准前沿领域,中国实施了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在合肥未来大科学城,正在建设的合肥先进光源,是国际最先进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建成后,将让人类能够从分子、原子甚至电子尺度观察微观世界。这五年,这样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数量是“十三五”时期的两倍多。
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原点,“创新高地”在中国大地上加速崛起。在大湾区,高校放射状分布,科研机构、企业打破地域壁垒“沿途开花”,全链条创新生态让这个世界级科学片区,成为全球产学研融合“样板”,并在中国大地上不断复制。
五年时间,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创新成果源源不断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今天,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多的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正点燃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4.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各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眼下是内蒙古防沙治沙秋季造林窗口期。在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当地抓紧栽种梭梭、花棒等治沙苗木,同时引入无人机运输,治沙效率大幅提升。内蒙古一半以上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十四五”以来累计造林2202万亩、防沙治沙5000万亩。甘肃依托“三北”工程建设,聚焦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今年5月,一条总长逾380公里、总面积210万亩的环绿洲林带完成锁边闭环。
统筹治水,守护一泓清水。金秋的洱海,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海菜花如点点星光散落在湖面。到今年上半年,洱海流域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0座、污水收集管网5700多公里。云贵川三地携手,打破行政壁垒,共同立法保护长江上游的赤水河,流域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以来完成生态补水1.7亿立方米,优良的湿地环境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候鸟来此越冬。
治理大气,保卫一片蓝天。这是从成都市区观测到的百公里外的雪山。成都依托“智慧大气”系统建设,为上万家企业制定减排方案,精准治污。山西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等提升行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焦化产业大县清徐,近期最后一处干熄焦项目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至此当地焦化企业全部升级环保节能技术,主要污染物减排5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北塞罕坝林场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带动周边百姓发展乡村游、农家乐,年收入超过6亿元。福建累计培育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近1.2万家,去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8121亿元。安徽出台省级林业碳票管理办法与计量标准,将林木的碳汇功能转化为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资产。截至目前,已完成12笔省级林业碳票交易,生态的“含绿量”转化为发展的“含金量”。
5.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消费市场实现稳定增长
今年以来,随着提振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市场实现稳定增长。
4.5%,这是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这一速度比上年同期、上年全年分别加快1.2个和1.0个百分点,反映出市场销售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服务消费增长加快。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0.6个百分点。其中,文体休闲服务类、通讯信息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零售额都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相关商品零售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同比增长21.3%,延续今年以来快速增长态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5.3%和19.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年全年明显加快。
今年以来,新型消费加快增长,线上消费持续向好。前三季度,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8%,增速比1—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自5月份起增速持续加快,线上商品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
6. 赏秋正当时 各地文旅市场火热
深秋时节,秋意正浓,很多人选择错峰出游,带动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眼下,新疆天山南北的胡杨林进入最佳观赏期。连片的胡杨林披上金色的外衣,层层叠叠在天地间铺展。人们可以乘坐小火车穿行其间,也可以坐着游船,在塔里木河畅游。各景区为游客提供沙漠摩托、搭帐篷等多样玩法,增加游客体验。这两天,四川阿坝黄龙景区迎来降雪,五彩池与白雪覆盖的林海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壮阔的水墨画卷,也给前来赏秋的游客们意外惊喜。在江西崇义县上堡梯田,成熟的晚稻为层层叠叠的梯田披上金色的外装。当地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梯田+文化+体验”的融合业态,学生们在这里体验收割、打谷、脱粒等传统农耕过程。国庆以来,上堡梯田等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58万多人次。
金秋时节,城市公园的菊花、红叶也进入最佳观赏期,人们走出家门,尽享城市秋色。在河南开封,菊花开得正旺,千菊竞艳、一步一景,让游客们在宋风雅韵中沉浸式体验,感受菊花的魅力和内涵。在江苏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各色盛放的花朵交织成五彩油画,日均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吉林长春南湖公园迎来红叶最绚丽的季节,秋日盛景吸引大批市民与游客前来打卡,周末更是客流高峰,单日峰值突破5万人次,带动赏秋消费,为城市增添新活力。
7. 嫦娥六号月壤中发现陨石残留物有助解释月球水来源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对2克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研究,发现月壤中含有一种来自外太阳系小行星带的特殊陨石撞击残留物,这种特殊陨石的母体富含水等成分。通过进一步研究,科研人员发现此类陨石在月球表面的比例远高于地球。该成果为未来月球水资源分布和演化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8. 国内联播快讯
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启动
农业农村部日前紧急部署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用两个月时间,强化抗湿播种、晚播应变、冬前田管等关键措施,千方百计落实小麦面积。目前,农业农村部已派出7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分赴黄淮海冬小麦主产省开展技术指导。
我国新增22处国家重要湿地
国家林草局日前将山西省山阴县桑干河、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源、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来仪湖等22处湿地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截至目前,我国国家重要湿地已达80处,初步构建起湿地分级管理体系。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人次49.98亿
文化和旅游部今天(10月21日)发布今年国内旅游市场数据。前三季度,国内居民出游人次49.98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61亿,同比增长18.0%;国内居民出游花费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创历史同期新高。
前三季度,全国铁路968公里新线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按时速350公里运行,铁路运输能力持续增强。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087列,同比增长7.1%。
“十四五”期间深圳先行示范区外贸增幅达27.2%
“十四五”期间,深圳先行示范区进出口值从2021年的3.54万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4.5万亿元,增幅达27.2%。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值3.36万亿元,居内地城市首位。
大渡河金川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
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金川水电站今天(10月21日)成功下闸蓄水。该项目总装机容量860兆瓦,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35亿千瓦时,每年可替代约百万吨燃煤消耗。
第31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开幕
今天(10月21日),第31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开幕。展览面积11万平方米,规模创新高。共设国际标准展位4799个,较上届增长21.6%,分为日用消费品、五金工具、电子电器等9个行业展区。同时,展会首次开设了外贸优品展销专区。
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促进人才项目对接
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今天(10月21日)在上海举行,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外国专家将参加150多场人才交流活动,与国内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人才推介、项目洽谈。
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达10亿元
截至10月20日,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约合10亿元人民币,超过去年全年。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票房达到6900万美元,并以159亿人民币总票房成为全球动画影史和2025年度全球电影票房冠军。
9. 绘制中国发展新蓝图 助力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
国际社会持续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的举行,认为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进步。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说,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中国最重要的会议之一,持续四天的会议将确定中国2026年—2030年的发展蓝图。
亚太地区国际时事杂志《外交学者》刊文称,这次会议聚焦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五年最重要的发展路线图,具有重大影响。报道说,中国的五年规划体系是中国经济治理的重要支柱,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中国自身范畴。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科尔茹姆巴耶夫撰文表示,第十五个五年规划也将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将向世界展示,稳定与发展不是偶然,而是基于责任、科学性与社会和谐的长期战略思维取得的成果。
10. 巴称停火协议生效以来以军行动致80人死亡 以称与越过撤军线的巴武装人员交火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20日称,过去24小时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导致57人死亡。该部门称,自加沙地带停火协议第一阶段生效一周多以来,以军行动造成80人死亡,超过300人受伤。
以色列国防军20日称,当天在加沙地带与越过以军撤军线的巴武装人员发生交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天称,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9日违反停火协议,以军向哈马斯目标投掷了153吨炸弹。
此外,以色列总理府20日晚发表声明说,哈马斯当天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向以方移交了一具以色列被扣押人员遗体。
11. 美参议院第11次未能通过临时拨款法案 美政府“停摆”超20天
20日,美国参议院第11次未能通过共和党提出的一项临时拨款法案,美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20天。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能源部长赖特称,能源部下属国家核安全管理局大多数员工从20日开始无薪休假。报道称,部分工厂的核武器组装设施将首先受到影响。相关设施将因人手短缺进入安全关停模式。报道还称,美国医疗服务中断情况也在日益加剧。
12. 国际联播快讯
俄称打击乌军能源设施 乌称击退俄进攻
俄罗斯国防部20日称,俄军控制顿涅茨克地区一居民点,并对保障乌克兰国防工业运行的能源设施实施打击。乌克兰方面称,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等方向击退俄军上百次进攻。
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20日通电话。美方随后称,美俄两国总统即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就乌克兰问题举行的会晤“至关重要”。同一天,在卢森堡举行的欧盟理事会会议上,部分欧盟成员国对在欧洲举行美俄总统会晤表示不满。此外,会议未能就对俄制裁等关键议题达成新共识。
日国会举行首相指名选举 高市早苗当选
日本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今天(10月21日)在临时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均胜出,当选日本第104任首相。高市早苗接下来着手组建内阁。今晚在日本皇宫举行首相任命和内阁大臣认证仪式后,新内阁将正式成立。
哥伦比亚召回驻美国大使
哥伦比亚外交部20日发表声明,宣布已召回该国驻美国大使丹尼尔·加西亚-培尼亚。美国方面此前一天指责哥总统佩特罗在打击毒品方面“无所作为”,并宣布停止对哥援助,威胁加征关税。哥外交部当天对此予以强烈抗议。
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20日表示支持佩特罗,谴责美国粗暴干涉哥伦比亚内政。巴西总统卢拉同一天发表讲话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拉美事务。